设置

关灯

第六一六章 背叛者死

作家天子所作铁骨,第六一六章 背叛者死,内容摘要:

    第六一六章背叛者死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四日凌晨,日军大炮和装甲车掩护下,出动四千多人,向嫩江桥发起进攻。★雲 來 阁 免 费小说
    “我们一方面很有诚意地信仰国际联盟,希望国联能拥护正义,主持公道,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国内必须有切实的准备,我们料到日本不肯轻于退出东三省,也料到日本不能把大连、旅顺轻于交还给中国,所以我们唯有依赖国民的能力与世界上的公道,我们一定要有后的决心——什么是后的决心?就是流血牺牲杀身成仁的决心!”

    蒋介石的公开表态管仍把希望寄托国联和欧美各国列强身上,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不抵抗”的罪名与压力,公开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的张学良于是成了全国声讨的唯一活靶子,连同只会争权夺利、争吵不休而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的汪精卫集团也随之威信大降。

    汪精卫集团见势不妙,慌之下竟然也发出通电,以广州的名义对马占山进行表彰,同样宣布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省长,根本就不管马占山将军本人愿不愿意、全**民有几个人相信汪精卫的合法和实施能力。

    汪精卫集团的军事支持者张发奎为此深感失望,一怒之下不顾盟友李宗仁、唐生智的苦苦劝阻便对外公开表示:只要国家民族需要,自己将立刻统率麾下第四军北上,与日寇进行殊死战斗!

    张发奎此时展出的军人血,赢得举国上下一片喝彩声,可是真要把分别驻扎两广三地的第四军三个师带到北方,没有汪精卫的顶力支持、没有陈济棠和李宗仁财力上的帮助,张发奎就算有心杀敌也寸步难行,徒叹奈何。

    好蒋介石的“后决心”也只是听见雷声而不见雨点,他巧妙地将驻守福建和粤东北的陈枢铭第十九路军笼络,任命宁粤双方都能接受的陈枢铭为京沪卫戍司令,十九路军数调往南京、上海和京沪沿线驻扎警戒,除此之外没有进一步行动,大量主力部队仍留湘赣粤闽鄂等地,围剿党军队,这样倒是给了汪精卫喘息还击的机会。

    可无论蒋介石如何调兵遣将,剿来剿去红军不见减少,反而加强大:这一年的十一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江西瑞金叶坪举行,通过政纲、宪法、土地法、劳动法、经济政策、红军问题等案,选举泽东、项英、张国焘、周恩来、朱德、瞿秋白、彭德怀、贺龙、孔荷宠、**、王稼祥等六十三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成立,发表对外宣言,改瑞金为瑞京;鄂豫皖苏维埃区第二次大会组织鄂豫皖区苏维埃,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任司令员,陈昌浩任总政治委员,辖第四、第二十五军共三万人,旗下赤卫军高达二十余万。

    剿共受挫的同时,国内原本已被蒋介石压制的各路军阀各方势力再次联合公开反蒋,与广州的汪精卫、孙科、邹鲁、唐生智、陈友仁等人暗中通气联合,纷纷附和广州的反蒋主张,频频呼吁蒋介石下台。

    各地民众看到南京中央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迟迟没有挥军北上驱逐日寇、致使日军得寸进尺大大加快了侵略步伐,绝望之下也都纷纷要求蒋介石下台,顺应各界提出的改组中央的呼声。

    这一结果令蒋介石暴跳如雷,却又回天无力,只能将满肚子气硬生生压腹中,为自己再一次下野以退为进暗做安排。

    对蒋介石无比失望的不单止全国各界民众,安毅心中也无比失望,南昌长达一个多月时间里,他除了每天都去一趟行营个面开个会之外,对一切围剿红军的军事方案不闻不问,毫不关心,也不理会杨永泰的任何一项施政方案。

    一开始对安毅无比忌惮的何应钦和杨永泰看到安毅根本不愿手各项事务,也长长地松了口气,巴不得安毅好连行营办公室都别来。

    表面上安毅每日忙个不停与顾问团的顾问们展开研究交流又亲临各部考察,其实每天他都会抽出时间到南昌机场,向自己麾下航空大队长和美国工程师休斯等人学习飞行原理和飞机驾驶,几乎隔天就黄禀一这位好老师的带领下到天上去逛一圈,美其名曰侦查敌情。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和作练习之后,安毅终于黄禀一的指导下亲自驾机飞上蓝天,几乎没油了才依依不舍地返航降落。

    每天夜里,安毅都会回到老南昌的家里,不是处理南昌情报总部送达的情报,就是给各师将领一一复电,暗授机宜,督促各部刻苦训练全力准备,一旦战事发起即全速开赴战场,往往忙到次日凌晨仍不能休息。

    针对各部求战心切的情况,安毅给义愤填膺急躁难耐的老部下们下达了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积蓄士气,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十二月二十日晚,蒋介石突然给安毅发来密电,命令安毅次日上午赶回南京。

    安毅接到电报考虑良久,与老道和刘昊等心腹弟兄详细分析之后,终于明白蒋介石又要下野了。

    第二天早上八时刚过,黄禀一驾驶飞机将安毅和沈凤道送达南京机场,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已经等候那里。安毅见到来接自己的人竟然是老长官钱大钧而不是侍从室的师兄弟,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和紧急,钻进轿车就向钱大钧问道:“烦扰钱长官枉驾迎接,安毅愧疚不安啊!长官,时局有变?”

    钱大钧满含深意地注视安毅良久,摇摇头叹了口气,低声解释:“恐怕后天四届一次会议开幕,校长就要宣布下野了。

    如今校长可是内忧外患,四面楚歌啊!面对汹涌的民意和反对浪,我们这些部下有心无力,也只能默默忍耐了……之所以这么急把你召回来,是因为除了复杂的西南地区需要进一步巩固之外,校长已经对下野之后诸多事务进行妥善安排,西南方向只有你才能胜任,只有你的二十四军和川南警备部队全是我黄埔一脉,其他人无以寄托,也实难以放心。

    另外,为表明抗战之态度和坚定之决心,校长初步打算将你的二十四军两个主力师紧急东调,一个师驻扎胡家林的**师**大营,一个师暂时驻扎九江,以防急变。安毅,校长对你历来信任有加,苦心栽培,你可不能冷了校长的心啊!”

    安毅点了点头:“老长官,校长不该走啊,校长这一走就全套了!汪精卫那一帮人自己内部争执不休,何来什么改组可言?恐怕日本人巴不得咱们的越越好,希望我们的领导人走马灯似地轮换,这样利于他们侵略。”

    “我何尝不知啊?可是,目前情况下,校长不走不行了!校长不走,各方势力就都有了众矢之的,都能同一利益下暂时放弃分歧,与校长作对。

    只要校长宣布下野,他们的拳头就落空了,值此混的时局,如此离散的人心,除了校长,尚能有谁可驾驭全局?你慢慢看着吧,我敢肯定这群恨不得校长永远归隐的人,遇到问题就会争相推卸责任,几大势力内部和各方军阀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化公开,到时候这帮人就会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老老实实地把校长请回来收拾残局。

    我们中国的政客,就是那么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这么多年你也该看得很清楚了。”钱大钧苦笑起来。

    安毅有些无奈地笑了笑,随即恭敬地询问:“老长官,还有什么提醒属下的吗?”

    “没有了,你很聪明,这次南昌也很给何敬之和杨畅卿面子,校长都赞扬你了,唯一不满意的地方是你没有军事上帮助各部围剿赤军,以你安毅的才华,不施展出来浪费了。不过我们都知道你的难处,知道你不愿得罪何敬之和剿匪各军将帅,所以只看不说,明哲保身,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能理解你。”钱大钧笑道。

    “谢谢老长官!”安毅感激地致谢。

    钱大钧摇了摇头:“别谢我了,咱们同出黄埔一脉,无须如此客气……对了,戴雨农前天查处一起重大鸦片走私案,不小心被上海《东方闻报》、《申报》等主要报纸获知,记者们汹涌而至,竞相报道,甚至要求采访借运送军用物资之名、暗中以军用运输船夹带两千多斤鸦片送到上海的南昌卫戍师少将旅长董齐晖,弄得民怨沸腾、声讨连天。

    这个时候校长本就压力重重,有人竟然还做出这种事来,好戴雨农心思周密,拒绝了记者的要求,快速将董齐晖秘密押送南京军事监狱,恐怕明天就会公开处死以泄民愤了。

    这个董齐晖是你的老部下,立过功受过奖,带兵打仗很有一套,要不是行差踏错,很可能前途一片光明,可惜了!”

    安毅唯唯诺诺,头转到一边看向街道的风景时,眼睛里却出一丝寒芒——背叛者死,董齐晖当初离开夏俭、投靠何应钦的时候,就注定了这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