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朝议之争(下)
作家家国天下123所作兴隋,第四十六章 朝议之争(下),内容摘要:
朝会之上,杨广用霹雳手段震慑群臣,本想能让杨倓顺利坐上右骁果郎将之位,不想却横生变节,令左卫将军达段打乱了杨广的计划。 更新最快
杨广在龙椅之上,眼中有些埋怨的看着宇文述。心道,朕费尽心机为倓儿扫清道路,你这东西要是快一步,朕立时定下,哪里会出来这么多的麻没事,朕现在看你怎么说。如果此事你要是给朕做砸了,那朕就让倓儿做左骁果郎将。
宇文述也感到了杨广嗔怪的眼光,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这个该死的段达,居然敢摆老夫一道,这可该如何是好?
在班列之内的杨倓,也看到了杨广示意宇文述的眼神,但听到段达之话,暗道一声不好,未曾开战,先断了自己一臂,这让宇文述如何开口!
杨倓不由得得看向了黄门侍郎裴世矩,却见这老狐狸一副老神在在,事不关己的样子,心中就是一气。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这老狡猾还和没事人一样。
再看杨广的眼神,只是看着宇文述,并没有着急的样子。还真是关心则乱,看起来杨广早就安排好了,自己又着得什么急。
杨倓想到这里,也就定下了心,眼皮下拉,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裴世矩偷眼观察杨倓,发现杨倓依然的淡定,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比的笑意。
出班道:“启奏陛下,臣妄度圣心,觉得新立右骁果军,一是宿卫宫庭,二是护卫陛下安全,三则是可出战之兵。
基于以上三条,臣认为这右骁果郎将之选,应从三方面考虑。其一,对陛下忠心不二。其二,心细如发,骁勇善战。其三,则有战功。
臣认为左卫将军段达兴荐左卫校尉宇文温,虽符合前两点,但无功而升,恐令人不服,也会让人认为陛下赏罚不明。顾臣认为宇文温并不合适。”
宇文述听到裴世矩此番话,精神一震,立即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赞同裴侍郎之说,也认为宇文温不太适合。
按裴侍郎的三点要求,臣举荐燕王殿下,燕王殿下文武兼备,并在广法寺一战中,充分体现出了统率之能。同时,燕王殿下又是陛下的皇孙,所以臣认为,燕王殿下才最适合右骁果郎将之位。”
杨广听了,脸色缓和了下来,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但却还有人不识趣,也许是不愿看到杨杨倓如此得到这右骁果郎将之位。
“启奏陛下,臣认为宇文大上柱国此话有些不妥。燕王殿下虽在文法寺一战中,立有大功,但却年幼,恐难以服中。”
杨倓一看,此人正是越王杨侗之人,尚书右司郎卢楚。
“卢大人此言差矣,燕王殿下今虽一十二岁,但却天聪慧,武艺不凡,试问以燕王殿下此时武艺,我大隋又有几人是燕王殿下之敌。秦甘罗一十二岁拜相,周公谨一十三岁执掌吴国水军。而我大隋出燕王殿下,正可说陛下乃圣主。”
宇文述立即反驳,同时还不拍了杨广一记马屁,这令尚书右司郎卢楚再法反对,否则就是说杨广不是圣主,这借他卢楚几个胆子,也不敢。
“好!宇文爱卿所言,正和朕意,燕王杨倓天资聪颖,文武兼备,领右骁果郎将之职。”杨广大笑着说道。
杨广先定下杨倓的右骁果郎将之后,接着说道:“杨倓,对右骁果军你可有何想法。”
杨倓一看,该轮到自己了,也有模有样的出班奏道:“陛下,倓虽初次掌兵,但平时也熟读兵法。三千右骁果军拟定三校,下设三校尉,以辅倓掌兵。
陛下言倓可在各卫选兵,在此倓还请各卫大将军为倓行个方便。左右骁果军乃陛下亲军,护卫陛下安危,并乃精兵。顾倓所选之兵要符合三条,其一,乃是上过杀场的百战之兵。其二,可力开三石之弓。其三,做战勇猛,悍不畏死。除此三条,别无他条。”
杨倓话语虽然短,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杨倓广后,也是为之一震,不由得坐直了身体,脸上带着笑容。
“即然你有心将右骁果军练成大隋强兵,那这校尉之选也甚为关键,可辅你成军。不知可有合适人选?”
杨倓正要说话,不想杨暕前先一步说道:“父皇,千牛备身来弘颇有勇力,乃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次子,通晓兵法,正可助王侄倓,为右骁果军校尉。
荥阳郑温,乃武贲郎将郑元寿之子。见郑温之人,都夸其有乃父之风,也可为右骁果军校卫。”
杨倓听着齐王杨暕的侃侃而谈,一脸平静,并不以为意,待齐王杨暕说完之后,杨倓向齐杨暕微微一笑。
然后奏道:“陛下,倓刚才说得只是选兵之法。下面倓再说一下选校尉之法。倓所选之校尉,乃善统兵之人,悉兵法,擅战阵。
倓有一选校尉之法,各统兵一百,于七日之后,在校军声演武,胜者可为校尉。陛下,不知倓此法如何?”
杨广听了杨倓的话,脸上带着笑容,心道,这小子别看年纪不大,好招到是不少,看起来他是成竹在胸啊!
杨广还没有说话,齐王杨暕说道:“按王侄此法,儿臣有一疑问。战阵撕杀,难免有伤亡,这岂不伤了和气。”
杨广听了,也露出了疑问,众位大臣也如杨广一般,心中同样有此疑惑,都看向了杨倓。看他是如何解决这个的问题。
杨倓微微一笑,不徐不缓的说道:“演武者,当然不同于真战,但却要接近于真实之战。演武会有有伤,但却不能有亡,这是于杀场的区别。
参加演武争校尉都,甲具齐全,但枪去头,箭去矢,刀剑等兵器皆以白布相缠,发防对参与都有伤害。”
“哈哈哈!王侄此说,岂不与小儿游戏无异,那又如何判出胜负来呢?没有胜负,又怎么争校尉之位呢?”齐王杨暕听到这里,忍不住讥讽杨倓道。
杨倓乜了一眼齐王杨暕,就像是看白痴一般。而杨倓这种眼神做得还有一些夸张,有意让人看到,让齐王杨暕脸不由得一红。
“兵器之头皆缠裹白布,而后再沾上面粉。战者沾上之后,视为伤亡,退出比赛,如若违规,立判该队为负,如此即可分出胜负。”
杨倓侃侃而谈,早没有了开始之时的局促,显得更加的自信。而其他大臣也随着杨倓讲出的细节,而陷入深思之中,尤其是武将。
“妙,实在是太妙了。如此一来,我大隋亲募兵,虽没有上过杀场,却可以用此法让其感受战场氛围,待其真上战场之时,也能更早的适应。”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听了杨倓之法,不由得连连呼妙。
“好!朕到要看一看此法是否真如你如得那样。七日后校场演武,参加争夺者,可到兵部报名,就由朕、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兵部尚书段文振、纳言苏威、燕王领右骁果郎将杨倓一同做为评判。”
众为大臣见此事已经定下,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杨倓出了行宫,已经为未时末,肚子早就开始抗议了,见到自己的马车之后,立即钻了进去,心道,他奶奶的,这升朝议事,尤其是在朝会,还真不是人干的活,哪象那一世朝九晚五双休日享受啊!等哪一日老子要是做上那把椅子,一定先把这事改了。
这时,在车旁的裴行俨问道:“主上,我们是否直接回府。”
杨倓挑开车帘,向裴行俨招了招手,待裴行俨过来之后,低声说道:“你立即持本王名刺,去见右屯卫将军独孤盛,就言本王看上了他右屯卫检校旅帅张公谨,有意让张公谨参加七日后的校军场校尉之争,拜请他独孤将军行个方便,本王府中文学、正参军、长兼行参军还空着呢。”
裴行俨叮嘱了护卫一番,持着杨倓名刺,快马向右屯卫将军独孤盛府而去。杨倓吩咐一声回府。就放下了车帘。赶紧取出了软榻旁,无双为自己准备的糕点,垫垫底,实在是饿得够呛。
……..
右屯卫将军独孤盛从宫中回来,早有丫鬟伺侯为独孤盛更衣,静面,随端上来酒饭。
独孤盛想着朝堂上之事,不由得摇了摇头,心中暗道,陛下现在是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原来都以为陛下属意于齐王,后来小刘良娣收拢了前太子的一些旧人,隐隐有与齐王相争之意。
可现在,燕王又横空出世,陛下与皇后娘娘都很喜爱,现在陛下又有重用之意。
前些时日,陛下斩幽州总管向荣,任元弘嗣为幽州总管,有压齐王而提越王之意。可今日却又罢刑部尚书郭文懿,用卫玄为刑部尚书,这陛下又是何意,真让人捉摸不透。
独孤盛摇了摇头,端起酒盅,一饮而尽,自言自语的道:“听大兄之言,真是正确,做好本将的右屯卫将军,也不用为这些事情费心。”
正在此时,一家人进来,对独孤盛说道:“老爷,门外有燕王府正参军裴行俨,持燕王名刺,在门外求见。
独孤盛听了,面露疑惑之色。本将与燕王殿下从无来往,这怎么突然派人来求见本将,难道是要拉拢本将吗?
独孤盛虽然疑惑,但还是说道:“请裴参军到厅中,本将这就过去。”
当独孤盛来到听中,裴行俨赶紧上前见礼,说道:“行俨参见右屯卫独孤将军。行俨奉我家王爷之命,拜请独孤将军一件事情。”
独孤盛听了,面上疑去更重,问道:“不知燕王殿下有何事?只要独孤盛力所能及之事,必为会推辞。”
裴行俨说道:“独孤将军,我家王爷想为检校旅帅张公谨到兵部报个名,参加七日后的校军场校尉之争,到时请将军行个方便即可。我家王爷还说,现在王府之中,文学、主簿、长兼行参军之位空悬。”
独孤悬眼珠一转,说道:“原来燕王殿下是看上了检校旅帅张公谨。裴参军请转告燕王殿下,此等小事,独孤盛必能办到。至于燕王殿下好意,请裴参军待独孤盛谢过燕王殿下。燕王殿下好意,独孤盛心领了。”
裴行俨听了,先是一愣,随后说道:“独孤将军,行俨已将我家王爷之意说明。行俨先行告退。”
“不送!”
裴行俨大步出了独孤盛府坻。
右屯卫将军独孤盛站在厅中,久久未动。最后,不由得自言自语道:“不知本将如此决定,到底是对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