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一章风云际会

作家笔洛惊风所作大秦王座,第五十一章风云际会,内容摘要:

    公元前251年,经历了长平惨败的赵王迎来了自己的寿辰。</p>

    与赵国相接壤的燕国也要表示表示,燕王喜派出了自己的丞相栗腹作为使臣前往赵国邯郸为赵王贺寿,送上礼金五百。</p>

    经历了长平惨败的赵国十分重视自己的外交,对于主动前来为自己贺寿的栗腹,赵王极尽所能招待他。在邯郸吃饱喝足后,栗腹带着赵王的回礼回到了燕国。</p>

    回到燕国后,栗腹去面见燕王。</p>

    见到燕王喜的时候,栗腹非但没有向燕王表达赵王欲与燕交好的意思,反而劝说燕王趁机伐赵。</p>

    在为赵王贺寿的时候,栗腹逛遍了整座邯郸城。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青庄留在了战场上,整座邯郸城除了赵王宫,很少能看见青庄出现,充斥着整座邯郸城的都是那些青庄遗留下来的孩子。</p>

    有栗腹这个亲历者作保,燕王同意了他伐赵的请求。</p>

    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者多。</p>

    自燕昭王设黄金台求得名将乐毅连夺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差点覆灭齐国后,后续的历代燕王都野心勃勃的想要重现当年的壮举。</p>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爆发了长平之战。此战,秦将白起击败了赵括,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又针对赵国发动了邯郸之战,虽然在魏国、楚国的支援下,赵国的邯郸之围被解除了。但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还是导致赵国元气大伤,可谓差一点就亡国了。</p>

    眼见赵国陷入到最为衰弱的情况中,燕王喜想要趁火打劫。</p>

    不过出兵伐赵是一件大事,燕王喜虽然有了这样的心思,但是还要试探一下群臣的想法。</p>

    次日的朝会上,燕王喜问道:“眼下赵国疲弱,我欲伐之,诸君怎么看?”</p>

    昌国君乐间闻言,反对道:“不可,赵国四面拒敌,国中百姓熟知兵事,长平一战赵虽元气大伤,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此刻赵国上下同仇敌忾,正所谓哀兵必胜,不可与战!”</p>

    昌国君乐间作为当年率领燕兵连破齐国七十余城的乐毅之后,他的意见燕王不可不察。但若是让他就此放弃,燕王喜又有点不甘心。</p>

    燕王喜想了想,“我用五倍于赵国的兵力伐之,如何?”</p>

    燕王喜说这番话也不是没有根据,孙武曾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燕王打什么主意,作为名将之后的乐间十分清楚,不过他还是坚持道:“纵然如此,也难取胜!”</p>

    主张出兵的燕相栗腹听不下去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当年乐毅将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是何等的风姿,昌国君怎么如此胆小怕事!”</p>

    众人纷纷附和,唯有将渠站出来赞成乐间,“与人通好约交,而反攻之,用兵不祥!望大王三思!”</p>

    主意已定的燕王哪里听的进去,大袖一挥,“寡人主意已定,择日兵发邯郸!”</p>

    燕王喜尽起国中青壮,兵分两路征伐赵国。一路由栗腹率领,进攻鄗邑,一路由卿秦率领,进攻代邑。不仅如此,燕王喜还亲自带了一堆人马跟在大军后面,将渠听闻来赶来拉着燕王的衣袖不让他去,“我王不可亲去,此战断无获胜的可能!”</p>

    燕王急了,对死拉着自己衣袖不让自己离开的将渠拳打脚踢,将渠没有躲避,悲声道:“我不是为自己,是为王上打算呀!”</p>

    燕王哪里听的进去,不过被将渠这么一耽误,大军已经开拔。燕王愤恨的对将渠道:“我去不了了,你满意了?”</p>

    在一旁默默观看的乐间此刻彻底死心,带着全家老小离开了燕国都城去投奔赵国。</p>

    经历过长平之战后,赵王充分的认识到了老将廉颇的作用,于是连忙将他请回赵国。</p>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p>

    面对燕军来势汹汹的攻势,老将廉颇应对的游刃有余。</p>

    燕军抵达宋子后,廉颇率军迎击燕军。廉颇在鄗邑大败栗腹部队,在代邑大败卿秦的部队,并擒获栗腹。远在燕都的乐间听闻后逃到赵国。廉颇乘胜追击燕军五百多里,顺势包围燕国国都蓟城。</p>

    燕王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把自己逼上了绝境。</p>

    好在有秦国这个“老大哥”在一旁震慑,燕国割五城给赵国,燕王喜将自己的太子丹送去邯郸为质!</p>

    时光轮转,老赵王驾崩,新赵王登基。</p>

    赵王迁一上来就迎来了自己作为帝王的第一战,新君登基吗?总要任用自己的亲信来巩固自己的王权,可惜,被他寄予厚望的赵将扈辄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自己身死事小,但他断送了刚刚成长起来的十万赵兵。此后虽然李牧连败了秦军两次,可是秦军并没有伤筋动骨,反倒是赵国恰逢国内闹饥荒,固守都有问题,更何谈出兵远征。</p>

    看透赵国本质的燕王让在赵国做质子的太子丹前去秦国为质,燕王本想抱秦国老大哥的大腿,可惜此时嬴政做主的秦国看不上这个一直两面三刀的小弟。</p>

    而作为质子本人的燕丹却满怀期待的离开邯郸前往咸阳,嬴政幼时与燕丹同在邯郸做质子。燕丹是怀着去见故友旧交的心情来咸阳殿,到了咸阳后,嬴政也是如他意料中所想的那般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只是一直没有同他见面。</p>

    另一边,卫庄向韩王辞行!</p>

    卫庄并没有隐瞒自己此去的目的,而对于卫庄给出的这个原因,韩王安无法拒绝。</p>

    卫庄出身鬼谷,韩王安是知晓的,这也是他当初将大将军一职赐给卫庄的主要原因之一。鬼谷二字在战国七雄中可谓是如日中天,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况且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鬼谷弟子在前面背书,七国的国君哪一个不希望将这样的人才归拢到自己手中。</p>

    听闻卫庄去秦国要与他的师哥决斗,韩王安是无比支持的。秦国已经很强大了,若是再有鬼谷传人相助那还了得!为了增强卫庄获胜的信心,韩王安不惜以自己的女儿红莲为筹码允诺卫庄,当然大家都是明白人,话不会说的这么直白。但不得不说,韩王安真的把握住了卫庄的弱点。</p>

    怀着各种目的的卫庄离开新郑,也来到了秦国都城咸阳。</p>

    一时间,诺大的咸阳城风云际会,好不热闹!</p>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