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陛下乃是二次临朝,无论是由其年龄亦或是大唐体都决定着东宫之位必不可久悬,而正是因此,在皇帝陛下正式临朝之始这有关东宫归属的纷争便已浮出水面,朝廷上的那些人不管是有心推波助澜也好,无心陷入这局也罢,总而言之,在这一年多后的今日,东宫之争绝对是京城乃至大唐的第一要事,京城局势也因此事而愈紧张,处处弥漫着争斗硝烟。理___学会员整理提供
皇帝陛下那几位皇子中,具备争抢这东宫之位的三位皇子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蹊跷之事后,时至今日已然是剩下平王李隆基,赵王李隆业这两位王爷。而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两位王爷中最具希望的无疑乃是赵王殿下,虽说平王李隆基在诛除韦后,佐帝入朝这一事上立下了不世之功,再加上他本身也是雄才大略,更是得到了宁王殿下的全力相助,但也依旧不如与有着太平公主竭力支持的赵王李隆业。毕竟,此时的大唐最具影响力的始终是太平公主殿下,而并非真正的大唐主宰皇帝陛下。
依常理来说,处于劣势的平王李隆基若入主东宫,那在他本身实力不够的同时理应争取更多的支持,就算不能在人脉等方面获得能与太平公主比肩的资本,那最起码也应当表现得好一些,无论言行举止也都应当给这大唐所有的臣民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这也是他唯一能够努力的方向。
可眼下的平王府却是歌舞升平处处繁锦,很轻易的便可让人联到平王李隆基此时正是如何的放纵声色。这确实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要知道,这时京城局势的紧张全因这场东宫之争,可偏偏身为当事人之一的平王殿下却似乎根本没有这份觉悟,他依旧我行我素着,过着尊贵王爷所该有的奢靡生活。很难让人相信这便是当初雄心壮志所向披靡手刃韦后的平王李隆基府上。
况且,在这时京城局势争抢东宫一事上,李隆基毕竟是处于劣势的。
有着上一世记忆的张宏很清楚大唐之所以颓败其实也是因为这位雄才伟略的千古大帝,与他前半生勤政务国一手开创了最为辉煌的开元盛世相比,他的后半生可谓是彻底沉迷在了声色之中,最终造就了安史之乱的同时也使大唐从此步向日暮,绝对是成也平王败也平王。w
微笑而道的这么一句话似乎只是一句简单的言语,可其实李隆基当然能听得出张宏的语带双关,他知道张宏是在暗示着江南道的那些事一切都比较顺利。
“前朝中书令楚南轩啊……”李隆基轻道着,忽而又是一笑,摆手指着他身旁那一个位置示意张宏坐下去,口上也言着:“今日不提这些。”顿了顿,话锋一转,他接着再道:“早前本王曾予你言过,本王府上的歌妓都是尤其出色不逊公主府的,你今日来的倒巧,正好让你见识。”
张宏轻步移至平王身旁,在他坐下时却已然是注意到那些欣赏着歌舞的朝廷大臣们都注意到了他这么一个少年,与公主府完全不同的是,李隆基的这些心腹对张宏都极为和善,无论是万骑营的两位将军,又或是刑部尚书那些人都是向张宏微笑颔。
自然,张宏须得一一还礼,只不过这其间连李隆基都不曾察觉到张宏在看向崔日用时神色极为玩味,有那么一瞬间他的嘴角勾起了一道微妙的弧度。
“这‘秦王破阵乐’来你也不陌生。”随着平王的再次开口,厅内那些乐人舞也同时更为热烈了起来,鼓声大作扣人心弦,似乎是在配合着李隆基口上的‘秦王破阵乐’之声势:“这乐乃是这些乐人最为擅长的,所以本王说你今日来的倒巧,正是时候。”
李隆基竟是真不再提江南道的那些事,似乎与眼前这声乐比起来那些事都不重要。这才是最让张宏忐忑的,他也直到此时才现原来一年后的平王殿下终究是有所变化的。值此时东宫之争愈演愈烈之时,李隆基不与张宏提及江南道之事本就太不应该。
因为心中的忐忑便让张宏很难对这千古名曲生出感慨的意味,他坐在平王案下只能装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欣赏着那乐曲歌舞,也得亏平王再也不曾注视着他,他的身后也只有那位高力士,身旁再无他人,不然怕是能由他的兴致勃勃中瞧出几分虚假的意味。
张宏本以为今日拜见平王殿下便也就如此而过了,他先前在酒楼上所好的一系列应对之策也都用不上了,似乎在今日平王李隆基真的不会再提起国事政事,只是要他欣赏这歌舞了。
可东宫一事何其重大?李隆基又如何能够如此淡然轻描?
“你今日来的确实突然。”在这歌舞一片中,平王突然开口,让张宏完全揣测不到他意图的同时也只能倾耳听着李隆基继续言道:“不过既然来了那本王倒有几句话要告诉你。其一,这些时日里你不可有任何举动,专心在府上研读,来日春闱必须高中榜。
其二,你高中之日,便就是本王入主东宫之时!”
这些话的时候李隆基乃是看着歌妓表演而言的,他的神情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但这一句话分明是让张宏感觉到了极为凝重的意味,他也可以清晰体会到平王李隆基那无上的威严。
张宏当时就心悸了,他实在不出处于劣势平王殿下究竟为何敢说出这样一句信心无上之话来!更重要的是,平王殿下又为何针对他说出这样一句话?要知道,张宏毕竟是公主府出身的人,而眼下李隆基最大的障碍显然就是公主府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