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五章 出战(下)

作家cuslaa所作大宋帝国征服史,第三十五章 出战(下),内容摘要:

    蔡、陈二女随了亲兵,来到聚义厅的侧门前。o
    赵瑜点点头:“正是!”他看看门外的光影,估摸了一下时间,“大约还有三个时辰!”

    他在衢山西面和南面的外海上派了七条斥候快船,监视着各条海路。最远的前出有五十里,直达岱山岛。只要它们发现敌船,便燃起船头狼烟,然后由三艘渔船中转,把敌情传回岛上——这是模仿烽火台的做法——由于每艘船的烟号不同,所以很容易判断出敌军的来袭方向和距离,不过船只数量就只能欠奉了。

    “可是要出战?”

    “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赵瑜略含深意的瞟了陈绣娘一眼,“前面我说的话,绣娘姐和婧妹你俩也该听到了,我没有在岛上殉死的打算,只要能活下去,卷土重来并非难事。”他向外踱了两步,又道:“所以你俩要跟我一起上船,

    到海上再见机行事。”

    蔡婧屈膝一福,应声道:“小妹知道了。”她牵起陈绣娘的手,跟着赵瑜便要离开。

    陈绣娘一愣,尚有时间,怎么东西都不收拾?她一顿足,拉着蔡婧停下来:“现在走了可就不一定再回来了,婧妹你的衣物和书籍都丢下吗?”

    蔡婧轻轻摇头:“瑜哥哥没让我带,那就不需要带,或是不能带。我听瑜哥哥的。”

    赵瑜一笑,他不让蔡婧收拾什物,是怕惊动了仆役们。寨中的仆役不少,都是些老弱,他并不打算带走。但这事无法明说,蔡婧心软,要是让她知道了,赵瑜担心误事。不过蔡婧对他无条件的信任,倒显得他多虑了。“婧妹、绣姐你俩的船舱里,女儿家的用品我都准备了一些,应是够用了。没必要再回去收拾家当。敌军将至,事不宜迟,能早一刻便早一刻。”

    蔡婧低头谢道:“谢瑜哥哥顾念。”她就要走,但陈绣娘仍紧紧拉着她。

    “你抄的那些经呢?不是要烧给蔡二叔的吗,就这么不要了?”她尖声质问。她不通,为何蔡婧如此洒脱。她其实更质问赵瑜,衢山岛上的基业为何说丢就丢,竟无半点不舍。

    蔡婧宁宁定定地看着陈绣娘,幽黑的双瞳却清澈无比,陈家大娘的心结,这些天她也看出一二:“小妹抄写经,是为了一赎爹爹今世之过,也为了祈求爹爹来世平安,这是小妹的一点孝心。但现在把这些丢下,却不是不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损,保护好自己是更大的孝心……”她轻轻抚上陈绣娘的手,掌心暖暖的,“姐姐以前做的并没有错。陈家伯伯在天有灵,若看到姐姐至今仍安然无恙,一定很高兴的。”

    倒斗岙港。

    当赵瑜带着蔡婧、陈绣娘还有几个亲兵赶到港口的时候,原本停泊在此的大部分船只都已出航而去。抬眼而望,港口外的海面上,点点都是帆影。

    ‘跑得真快!’赵瑜冷笑,如果真的开战,是不能指望他们的。

    极目远眺,在视线的尽头,有两道散乱的烟柱隐约可见。那是两条作为中转的烽火船分别放出的信号。这证明两条相隔十五里的烽火船都看到外围斥候船点起的狼烟。根据它们的烟号,再辅以一点基本的三角计算,赵瑜很快便得出了敌军现在的方位和距离——西南方,三十里。

    赵瑜抬头一看身边船只桅顶的定风旗,这判定风向风速的旗帜在风中舞动,旗尾的飘带半垂着,指向东南。他咂咂嘴,‘只剩两个时辰了。’

    “二郎!”看到赵瑜赶来,赵在一艘船上摇手高喊。很快,赵武也在他身边探出头,一见是赵瑜,就一个跟头从船上翻了下来。

    赵瑜等人疾步走了过去。这艘船和旁边的一艘就是他们所要乘坐的战船。接下来,不论是迎战,还是远扬,都是要靠着它们。

    走到船边,仰头望着高耸的船帮,蔡婧、陈绣娘眼里都透着好奇,“这船真怪!”陈绣娘道。“帆也很怪!”蔡婧附和道。

    赵瑜笑道:“是你们少见多怪!”这两艘船便是马林溪倾力打造的心血之作,首尖体长是广船的样式,但马蹄形的‘花屁股’却是福船的特点,桅杆虽然只有三根,但桅顶的野狐帆,加上主桅两侧的插花帆和蓬裙,使得船上的帆蓬却增加到十余面,这到宋末元初才出现在福船上的特征,却在赵瑜的点下被使用在船上。

    有了这些特点,这两艘船顺风时至少比它船快上一半,而就算逆风,走起之字来也比原来寨中快船有两成的优势。但是,由于帆多了,船上耗用的人手,也比以前多上一倍,幸好这两艘船是赵瑜预备用来远航海外的,被塞进了三百多人,却不虞匮乏。

    这两艘船一名‘三国’、一名‘水浒’。这名字起得与船一样怪,赵赵武皆是不解,但赵瑜却不多加解释,只是把三国号交给赵武,而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水浒号上。

    此时,港中船只皆去,只剩三国、水浒。偌大的港口中空空荡荡,相比起从前千帆汇聚的场面,凄清惨淡得令人落泪。港中原有的人、奴工都被赵瑜调走,现在站在栈桥上的,就只有赵瑜数人。

    “二郎,快点上船罢!”赵武忍不住催促道。

    赵瑜身子一让,“绣姐,婧妹请先上去。”蔡婧轻裙裾,和陈绣娘走上陡峭的搭板,如同灵活如枝头上的云雀,极轻巧地几步跳上船去。海上儿女,自是不同。

    赵瑜紧跟着上了船。他在船上对栈桥上的赵武道:“把栈桥烧了后,就早点跟上来。”

    赵武高声应是。短时间内这栈桥也用不上了,也用不着留着,如果官军要登岛,没有栈桥,也给他们留下麻烦。就算打赢了官军,这港口暂时也用不到,有东面的船坊港就足够用了。

    赵瑜上船,在水浒号上久等着的水手们高高吹响了出港的号角。几名水手持斧砍断拴在栈桥上的缆索,船头绞盘转动,木爪石碇缓缓出水。船身轻轻一震,开始随着水波起伏。八条尾橹探入海中,左右划了起来。

    “出海喽!”桅顶的号手高声叫道。

    船上众人一齐应和。“出海喽…………”

    大观四年正月初一日,元旦,赵瑜领兵出战。

    ps:昨天六个月来首次加班,难道金融危机真的过去了吗?其实勉强说起来,前一章是昨天凌晨更的,这一章是今晚贴出来的,虽然时间差了四十多个小时,不过毕竟没有隔天,不算是断更吧?但欠下的账,俺也不赖掉,明天或者后天尽量补上一章。至于太监,那是不可能的。俺在s虽然也算是阉党外围,但不是真公公,下面的东东至今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