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23 劝进

作家学徒归来所作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123 劝进,内容摘要:

    ★雲 來 阁 免 费小说
    沮授肃容道:“主公,西凉那边的战事确实发生了些细微的变化,不过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不过我与文和先生此來,确实为了另外一件事情,”

    见沮授说的凝重,文远双眼微眯,接口问道:“什么事,”

    沮授和贾诩对视了一眼,开口道:“主公,今日早朝,有人奏请天子封主公为晋公,”

    “什么,晋公,”文远一听不禁脱口惊呼,因为官渡之战后平定了曹操,收复了豫兖二州,大军班师回朝之后各有厚赏敕封,自文远以下,有四十余人封为列侯,得到升官奖赏的人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唯独文远官居大将军之位,已经位极人臣,无封可封,最后天子只能下诏将中山郡划作文远的食邑,重赏万金,当然这钱其实还是从甄逸掌管的府库里出,

    对于这样的封赏,文远倒沒觉着怎么样,可是底下却有一大帮人为文远鸣不平,枝干关系这样浅显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如果将文远和他麾下这一派文武臣僚比作一颗树的话,那身为主公的文远就是这个数的根基和主干,麾下的臣属就是树枝和树叶,树枝树叶只有依靠树根吸收的养分才能存活,生长,枝干、他们的粗壮茂盛并不能代表什么,只有根基牢固,树干粗壮,树枝和树叶才能生存更茁壮,更长久,

    文远麾下的不少臣属都能看到这一点,或者理所当然的觉得以主公的功绩应该更进一步,因此从文远回到邺城沒多久,就不断有臣属向文远进言劝其进位晋公,

    第一个劝进的是侍中董昭,当然劝进的话并沒有在朝堂上说出,只是这番提议当时就被文远搁置下來,因为对于是否称公,文远自己也有些犹豫不定,他本來并不恋栈权位,看到刘协如今的际遇,只怕就是给他一个皇帝干干他都未必肯接受,

    文远如今最想过的日子莫过于天下太平之后,带着家**小寻一化景色秀美,环境清幽的地方居住,做一个儿孙满堂、无忧无虑的富家翁,可是他也知道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多半是不可能达成,

    只因为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文远身后已经聚拢一大批与他同进共退的权力阶层,文远不恋栈权位,不代表这些人不喜欢荣华富贵,当这些人的人生价值需要依附文远才能得到实现的时候,他们当然要推动文远一步步向上走,文远封公封王,就相应于有了自己的封国,就能设置百官,如果文远能做场天子之位,这些人就是开国元勋,成为新一派的功勋贵胄,

    文远当然能理解这些人的心意,文远也不怕背负争议,自高祖皇帝以來,还从沒有一位皇室成员以外的臣子被封为公的,虽然这对文远來说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做过之后就难免会受到那些对自己暗藏不满的人的攻讦、诽谤、非议,就像曹操那般,千百年之后仍然遭受非议,

    这些其实文远并不怕,成王败寇,历史一向是有胜利者來书写的,只是现在的文远一时还沒有心理准备而已……

    所以,文远不急,手下人却急得不行,尤其是借着铜雀事件的东风,文远的威望一时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提议封公正是时候,董昭的话头一开,顿时在文远一系中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很多人都在暗暗后悔自己居然沒想到这么漂亮的一手,群臣争先恐后的附和董昭的提议,抱不上大腿,抱小腿也是不错的,如果连小腿都抱不上,揪根腿毛也凑活……

    这些人的劝谏,让文远颇有些不胜其烦,这几天一直在家相妻教子,不无避避风头的意味,

    可是沮授带來这个消息却來得也太突然了吧,自己竟然事先一点都不知情,文远当即怒道:“是谁出的主意,这不是胡闹吗,是谁开的口在天子面前表奏我做晋公的,”

    贾诩并沒有回答,无害似的微微一笑道:“主公,是谁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主公如今进爵为公,实乃众望所归,公与先生和我是奉天子诏命,请主公上殿觐见的,”

    “这么说,这是你们……所有人的意思了,”听了贾诩的话,文远恍然醒悟,禁不住苦笑道,这两个人什么时候认真听过天子的诏命,分明是顺水推舟嘛,难怪沮授和贾诩两个会在朝会的时候來大将军府求见自己,这两个人,都是文远最为倚重的智囊,尤其沮授,更是派系中威望资历仅次于自己的功勋老臣,他们两个此时前來,不禁代表了全体臣僚的意思,也说明整个智囊团都支持自己进位,而且现在这件事已经捅到明面上,既然都到了这一步,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

    想到这,文远不禁摇头苦笑道:“二位先生,这样也太突然了吧,你们总要给我一些心理准备嘛……”

    沮授见文远松口,笑道:“主公,该來的总会來的,主公这时候就应该应天顺人,免得冷了帐下臣僚的心意……”

    贾诩也在一旁笑道:“是啊主公,主公可曾听说过重耳三辞的典故,呵呵,所以主公还有的是时间准备呢,”

    文远知道贾诩说的是什么,昔日晋公子重耳受策晋文公,三辞从命,贾诩是想让自己效仿晋文公來个三辞三让,做足功夫再上位,如此既保全了颜面,又不会惹得天下人非议,

    文远摇头无奈道:“好吧好吧……两位先生都考虑的这么周到了,我随二位上殿就是了……來人,给我准备朝服官衣,还有,你们总要告诉我今天是谁在朝堂上上奏的,”

    …………

    勤政殿,是邺都皇城中每日朝会议事的正殿,自从天子迁入邺都之后,大汉中央政府的所有正式诏命都是经由这里对外发出的,

    就在文远准备上殿觐见的时候,勤政殿上的朝臣们正在为是否晋封文远为公展开激烈的争论,

    朝堂之上,赞成和反对文远封公的大臣们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排,引经据典,争辩是非,乱糟糟的如同菜市场一般,搞得坐在大殿正中的献帝刘协头疼不已,相比头疼,其实更凉的还是刘协的心,因为朝堂之上,去掉不发表意见选择中立的大臣,赞成给大将军封公的大臣占据了绝大多数,反对者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这让刘协的心一片灰暗,心中暗自孓叹道:“难道大汉的天下,日后真的要被张辽取代了吗,”

    “耿纪、韦晃、金祎……”虽然心中失落,刘协还是暗暗记下了反对之人是谁,这些人,恐怕是自己复兴汉室的最后希望了呢,

    支持大将军进位为公的大臣虽多,不过由于刘协打心眼里不愿意封文远为公,在他的暗地里有意无意的偏袒之下,几个忠心汉室之臣勉勉强强抵挡住文远一系臣僚的攻讦,可是当殿外司礼宦官喊了一声之后,那些之前还大声反对文远的所谓朝臣们顿时神情一滞,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

    “大将军张辽上朝觐见,”

    在宦官尖细的传唤声音中,文远身穿一身黑色蜀锦朝服,腰悬佩剑,大步走入勤政殿中,

    “参见陛下,”文远先是向天子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施施然走到长期空置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剑履上殿,参拜不名,当朝上下能享受这份特权的只有文远,

    文远往那一站,眯眼扫视了殿上一周,那些之前还反对文远进位的大臣一个个耷拉下脑袋,喋喋不休的嘴巴此时如同用针缝住了一般紧闭不张口,而那些站在他一边支持他进位为公的大臣这一时间士气大涨,昂首挺胸,这,恐怕就是沮授、贾诩请自己上朝的主要缘故,

    在这些人中,文远看见了华歆,沮授告诉他,就是华歆第一个向天子提出封文远为晋公,这个人文远多少了解一些,乃是汉末名士,只是品性有些不堪,在前世的历史上,就是华歆凭借着力捧曹魏,换取了荣华富贵的一生,最后官至司徒,

    这样的人,文远其实并不看得上,不过虽然看不上,但是这样的人,现在这个时候对文远來说却相当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