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九三章 伟大的起点(上)

作家三戒大师所作一品江山,第二九三章 伟大的起点(上),内容摘要:

    -

    册封大典后,王珪便要返京了,与他一同离开大理的,还有吕惠卿、王韶等一干陈恪的同年好友。【文学网
    “水泥?记得。”众人点头笑道:“就是在那个闹鬼的宅子里么,后来似乎不了了之了。”

    “我是那种虎头蛇尾之人么?”陈恪嘿然一笑道:“本来,是想把水泥捣鼓出来。大水退后重修汴京城的。可是谁知道知易行难。迟迟出不来成果,也没给汴京人民做上贡献。”顿一下道:“不过研究并没有停,我让继续捣鼓。一直到今年才有了成果。后来南下的时候,便将负责水泥生产的合伙人,带到了大理来。”

    说话间。陈恪带他们来到山下的板场。只见工人们用木板,按需钉制出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竹筋,间或也有钢筋。

    又有另一批工人,将成袋的灰色的粉面,倒在一个巨大的平底斗里,加上砂石和水,然后用铁锨奋力搅拌均匀。待搅拌好后,工人将平底斗挂在铁钩上。转动辘轳,滑轮便将沉重的铁斗吊起,送到一个个模具上方,打开活门浇注进去。

    陈恪带他们走到成品区,只见工人敲掉了木板,一块块像石头一样坚硬粗粝的方形板材,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王韶抽出佩刀。奋力砍在一块板材上面,只听铛的一声,火星四溅。活动下发麻的虎口,王韶把刀刃给众人看,只见大理烫禚的宝刀已经卷了刃。而那块板材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刀痕。

    “怎么可能?”众人大吃一惊道。他们亲眼所见,那只是些水和灰的混合物。像做豆腐一样注入模子里,竟然就能生成这种比石头还坚硬的材质。

    “这水泥,竟有如此神效?”王韶的脑子转得太快了,马上想到,如果能把这玩意,应用在西北战场上,岂不是能修出铜墙铁壁来?但他马上想道:“应该成本是很昂贵吧?”

    “恰恰相反,贱得不能再贱。”陈恪笑道:“跟我去窑场看看就知道了。”

    ~~~~~~~~~~~~~~~~~~~~~~~~~~~~

    他便带着众人来到了粉尘飞扬、烟熏火燎的窑厂中。这种地方,对于性喜洁净的士大夫来说,一般是不爱来的。但此刻在王韶几个眼里,比大理的风花雪月还要迷人。

    工人们都认识陈恪,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起身向他问安。

    “继续忙,当我们不存在好了。”陈恪摆摆手,笑问道:“钱进去哪了?”

    “在那边忙呢。”管事的马上点头哈腰道:“这就把俺东家叫过来。”

    “你把钱昇的二儿子弄来啦。”宋端平笑道:“也对,钱家可不是开窑场烧炭出什么?”

    “嗯,钱昇大儿子钱来,在蜀中经营祖业。这个老二钱进,不想混吃等死,跑到汴京去找他爹。”陈恪笑道:“钱昇就把他塞给我,正好手里有这个项目,就交给他做了……别说,真是那块料。”

    不一会儿,钱进跑过来了。他不过二十出头,但在窑场久了,满面尘灰之色,看不出本来的脸色。见是陈恪和宋端平,一咧嘴,露出两排白牙道:“陈叔,宋叔你也来了。”尽管年龄与他俩相仿,可陈恪与钱昇是老伙计,小钱只能屈一辈了。

    “你宋叔他们好奇,想看看水泥是怎么造的。”陈恪笑着吩咐道:“你给他们介绍介绍。”

    “难道不需要保密么?”王韶看四周乱糟糟全是忙碌的工人,不只有汉人,还有很多少数民族,警觉道。

    “这不是什么秘密,也侍旎住。”钱进憨憨笑道:“当然,咱们还也有点不外传的秘方,不过不妨碍。”说着领他们来到一个正在填充燃料的窑边道:“这就是常见的石灰窑,只是稍稍有些改进罢了。”又指着地上的三大堆颜色各异的土石道:“黑的是石炭,产自八十里外的山区,顺着南盘江运过来。白的是石灰石,附近的山里到处都是。红黄色的是粘土,满地都是。”

    所谓石炭就是煤,汴京居民的主要燃料,众人自然认识。其余两样也都是日常所见,没有一点稀奇:“难道只用这三样物件,就能造出水泥来?”

    “其实是后两样,石炭是用来烧窑的燃料。”钱进介绍道:“像烧石灰那样,把石灰石破碎,和粘土混合,磨细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磨细而成,就得到一袋袋的石灰了。”

    众人知道,中间肯定还有什么独门秘方,但他们已经被水泥的廉价易得所震撼了。

    “这将是颠覆性的啊。”就连向来沉稳的曾布也激动道:“从此以后,大宋的建筑将告别土木,我们的城墙、河工等工程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还能以更高的质量快速完工!这绝对是造福大宋的发明啊!”

    “为什么不把水泥献给朝廷?”吕惠卿双目发光道:“绝对是奇功一件!”

    “你就光想着立功。”王韶啐一口道:“仲方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没什么道理,水泥发明出来,就是给大宋朝用的。”陈恪笑笑道:“它简单易学,原料随处可得,没必要敝帚自珍,全国人都学会了才好呢。”

    其实他是接受历史教训——宋朝乃至历朝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本应该造福华夏,却因为各种煞有介事的保密措施,每当改朝换代,就成批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发明,要被广泛应用,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怎能被当成秘密保守起来呢?

    ~~~~~~~~~~~~~~~~~~~~~~~~~~~~~~~

    送走了王韶他们,宋端平和曾布却留下来,帮他一起完成宏大的蓝图。

    陈恪正苦于分身乏术,得到他们相助,自然大喜过望。待两人稍稍熟悉了情况后,他便与沈括踏上复勘南北盘江和红水河之路。至于东川城的建设,则由苏颂为技术总监,曾布为财务总监,有这两个人来掌舵和监督,就完全不必担心了。

    之所以如此急迫,是因为要想在大理立足,要想让滇铜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把‘南盘江-红水河’的水道修好!否则不仅滇铜难以外运,东川城的物资供给也会成大问题……保守估计,东川城的人口,将在短时间内达到二十万,仅靠大理本地的供给,不仅捉襟见肘,而且受制于人。还有两个月,适宜搞水利工程的枯水季就要到来,一旦错过,便要等上整整一年。所以必须得争分夺秒!

    -分割-

    我家小和尚,最近实在折磨的我们两公母欲仙欲死……但是更新还是得继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