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一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

作家猛子所作大宋帝国风云录,第三十一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内容摘要:

    处理 s私 文件时出错

    范直昌、燕青、赵延光等人一脸惊骇,长孙康宁简直疯了,这番惊世骇俗的话他竟然对着李虎咆哮而出,他还要不要脑袋了?他想拿着整个商贾集团去对抗庞大的士人集团吗?他想让多少商贾为他陪葬?

    屋内陷入死寂,几位巨商富贾恐惧到了极致,恨不得把长孙康宁撕成碎片。【文学网
    堂上的权力斗争就是三足鼎立。很显然,朝堂上的三足鼎立比两强对峙更能让权力取得平衡。”

    李虎听懂了,长孙康宁绕了老大一个圈,还是希望自己尽快给予他们地位和权力,但是,地主商贾集团是个新兴势力,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与生俱来就是一个弱者,这个新兴势力若想在朝堂上生存,必须寻找一个实力强悍的盟友,而同样处于弱势的武人则正好可以成为他们的盟友,两者联合,与强大的无可匹敌的士人集团形成对峙。

    这是一个天才般的权力架构。李虎眼前一亮,顿时觉得长孙康宁非常了不起,他为未来的中土王国设计了一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变革策略长久持续,保证国祚长久延续的最好的权力架构。

    =

    屋内再度陷入沉默,不过这一次气氛祥和,大家都在思考长孙康宁所设计的朝堂权力架构。

    李虎在权衡得失,但他告诉自己,这个计策绝对可行,而且只有在虎烈

    人的推动下,在虎烈军强悍的武力支持下才能成功,否则地主商贾集团必定被士人集团打击得体无完肤。

    这可以拿来做交易,而长孙康宁正是摆明了要做交易。地主商贾集团用财富来支持虎烈军的征伐,而虎烈军则用强悍的武力给地主商贾集团赢得发展壮大并在朝堂站稳脚跟的时间。这个时间很长,地主商贾集团如果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无法在朝堂立足,更无法在朝堂上筑建这种三足鼎立的权力架构,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武人集团的支持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其实,如果李虎的变革策略得到长期坚持,几代人以后,地主商贾也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势力,他们肯定要以各种方式进入朝堂,影响甚至控制国家权柄,这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但目前正是乱世,新王朝正在建立,新国策和各项制度正在制定,正是这个新兴集团进入朝堂的最好机会,假如这一次成功了,他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影响国家决策,继而确保他们的利益,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原因。

    地主商贾的最终目标就是利益,这和士人、武人夺取权柄的目的一模一

    样。

    “西征胜利结束后,我可以用武力为后盾,强行推行你们拟定的变革措施,让你们正式进入朝堂。”李虎终于松口了。

    长孙康宁和几位巨商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但他们无法信任李虎的承诺,他们递交了一封奏章,上面详细列出了西征结束后,他们必须从西北获得的利益,比如赊借钱财的归还期限,比如允许他们以低价购买灵、夏一带的土地,比如垄断贺兰山地区的商贸,等等,总之,他们的原则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在李虎没有兑现承诺以前,他们送给李虎的财富必须获得等价的回报。

    李虎一口就答应了。这也是他所急需的,除了打仗需要钱以外,恢复占领地区的经济同样需要钱,有了这些大地主大商贾的投入,灵、夏一带的经济恢复速度将大幅提高。

    =

    “大帅决定何时西征?”

    这一次,长孙康

    宁不是威胁李虎,而是催促了。

    “你觉得我何时发动西征合适?”

    “如果大帅在十月之前完成兵力部署,我可以联合各地商贾在十一月之前把大约三千万贯的粮草武器送到西北。”

    李虎诧异地望着他,又看看其它几位巨商,觉得他们筹措粮草的速度太快了,“三个月就能完成?”

    “绝对可以。”长孙康宁笑道,“其实,我们更希望你打东南。”

    李虎笑着摇摇头。打东南对这些商贾来说,可谓一本万利啊,他们当然迫不及待了。

    “明天在骊山,你们要主动做出让步。”李虎最着急的不是西征的事,而是骊山议政,只要变革的具体政策议定好了,他才能放心地发动西征。

    长孙康宁和几位巨商一口答应,“大帅,你要帮我们一把,务必给我们

    争取最大利益。”

    “我会给宰相和几位宰执大臣施加重压。”李虎笑道,“既然你们让步了,他们当然也要让步。”

    双方各取所需,接下来的交谈更为融洽,宾主尽欢而散。

    =

    当天夜里,李虎把董小丑、罗青汉、黄涉、柴云等虎烈文武请到了自己的书房,把长孙康宁对朝堂上的未来权力架构以及双方议定的交易细节做了详细述说。

    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发展工商业当然要提高工匠和商贾的地位,但商人逐利是本性,如果让他们进入朝堂,掌握了国家权力,那么“逐利”的本性会无限制放大,这些人会竭尽全力掠夺国家和底层百姓的财富,其危害性非常可怕。另外,农业是本业,是确保国祚稳定的根基,工商业的过度发展必然危害到本业,因此,工商业的发展必须有所控制,其前提是必须确保农业,这使得朝廷必须牢牢控制权柄,以便根据形势随时调整制度。

    黄涉、柴云则认为,长孙康宁的设想是从本利益集团出发,过于急切,也过于理想化。儒学是历朝历代治国的根本,一千多年了,在儒学基础上制定的国策都是重农抑商,即使本朝鼓励发展工商业,但重点依旧是农业。没有农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工商业的发展。从这个理念出发,地主商贾集团若想获得参政议政的权力,难度非常大,没有几代人上百年的持续变革,从儒学到具体制度的全方位改革,这个构想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即使实施了,也不可能达到长孙康所期待的目标。

    李虎当然也清楚这件事的复杂性。变革在未来如何发展,到底能走到哪一步,谁都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目前形势下,我们需要这些地主商贾的财富来缓解财政危机,需要他们的鼎力支持来稳定朝廷和地方,所以,我们必须做出妥协。”李虎和众人讨论良久,最后说道,“现在他们对我们有作用,我们要利用,要给他们好处做为回报,但一旦威胁到我们的利益,那就坚决铲除。”

    这个世上

    ,弱肉强食,实力决定一切。

    “那么,我们何时发动西征?”董小丑问道。

    “现在。”李虎说道,“按照枢密院拟制的攻击之策,马上开始部署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