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节华胥之国

作家孑与2所作唐砖,第六节华胥之国,内容摘要:

    大环境底下谁都不好混,玄奘也好,道信也罢,抡起道德人品,绝对是上上之选,但是一涉及到自己宗派的存亡,就会使出各种手段,好的,坏的,卑鄙的,无耻的,甚至有些灭绝人性的手段都是这些好人想出来,做出来的。(文学网
    “大哥,我家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怎么可能会去给杀父仇人当臣子,这样也很好。大丫过门之后,我悄无声息的过自己的日子就好,犯不着去呕气。“

    云宝宝坐在爹爹怀里瞪着眼珠子看掌柜的那张胖脸,嫌弃的扭过脸,被丑人惊着了,大少爷的脾气发作了,指着丑掌柜给自己爹爹告状。希望能把丑人撵走。

    单鹰自己不喜欢做官,云烨也不强求,从碟子里找出一块猪肝,塞给儿子。让他当馒头嚼,李容自己已经能够吃饭了,用勺子吃的很起劲。

    大街上的人群随着玄奘的走远,也就散去了。只有那些虔诚的香客点着香,一路追随玄奘的脚步。去了荐福寺,今日那里有大法会,玄奘要在那里讲述自己的西行见闻,听说长安有名有姓的的勋贵都在邀请之列,云烨忽然笑了,这是别人的战争,与自己无关。

    佛经里的佛祖其实与常人没有区别,吃了腐烂的食物也会闹肚子,被人暗算之后也会受伤,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传着传着就成了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大能者。

    云烨认为,佛家的传播更像是一种思想的传播,而不是神通技能,很想说那些和尚都是些歪嘴和尚,唯恐自己的理念不被大众接受,就人为地添加了无数的糟粕,精髓反而被带有功利心的人们淡忘了。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慧能大字不认识一个,但是却通晓佛经的原因,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

    百姓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和尚们也没有很好地教导,于是,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就成了达摩的全部,至于拈花意,则变成了一种智力上的较量。

    玄奘大概也是受不了歪嘴和尚的荼毒,这才打算去天竺求法,到了天竺,他发现哪里的高僧也就那么回事,自己等了十八天都没有人敢上来辩论佛法,不战而胜之下,法相唯识宗就已经在他的脑子里确立了。云烨说的没错,干嘛不自己写一本经书?

    天竺的佛教已经变成了禁锢人头脑的工具,婆罗门(祭司)、骄奢淫逸,酷毒无比,稍有违逆便会杀人,美其名曰,超度,印度教中的圣女几乎也变成了娼妓的代名词,玄奘不相信这样的教派会是以敬爱世人,拯救苍生为自己的存在目的。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论述的,如果不能阻止末法时代的来临,那就干脆把所有的信徒干掉,让末法时代早日来临摧毁这个旧的世界,而后再由新的佛祖来拯救世人,这是一种何等阴暗的心思。

    玄奘去了荐福寺,云烨带着孩子回到了家里,全家早就做好了进山的准备,洪城此时已经封锁了玉山,山道上的巨大闸门,已经安装就位,就等云烨回山之后就会缓缓关闭。

    大门关上以后,玉山顿时就安静了下来,皇帝派来的卫所军士,严格执行了封山令,一时间喧闹的东羊河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云烨也开始埋进书海,开始自己的苦修,颜之推临死前给了自己一张书单,需要云烨认真研读,李纲也添加了一些,泰山翁更是不落人后,当那些书籍被图书馆的管事一一找出来,堆在云烨面前的时候,他就感觉到自己的太阳穴在噗噗的跳动,一人高的一摞子书,老子需要看到什么时候?

    读书笔记?每日心得?知不知道写古书的那些前辈不用典故就不会说话?翻开第一本书,云烨就发现自己是个白痴,每一个字他都认识,可是合在一起是个什么意思?华胥之国?十神太一?一行三十个字就有八个不解其意,怎么读?想要明白这八个字的含义,就要再找他们的出处,如果解释这八个字的书里又有生僻的典故,是不是还要找出处?天啊,这就是一个无解的怪圈。

    “你竟然不知晓何为华胥之国?也不知晓何为十神太一?“云烨知道文海先生看自己就像看见了一坨屎,但是,颜之推老先生临终前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只有厚着脸皮向文海先生求教。

    文海叹了口气说:“华胥之国乃是是出自《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

    半个时辰之后云烨终于知道什么是华胥之国了,无非就是桃花源的变种,无聊的文人幻想了一个乌托邦,假借黄帝的身份说事,一句话就能解释通的问题,至于滔滔不绝的讲述一个小时么?

    不想知道什么是十神太一了,如果再被老头子揪住讲述一个小时,自己宁可去自杀,无非就是一个编造出来的神灵而已,根据自己的推理,云烨大概知道了颜之推半辈子在研究什么了,老头子半辈子都在研究社会制度的改良而已。

    这本书就是老头子自己写的,开篇破题就吹嘘黄帝梦见的华胥之国,看样子他对无为而治很是有心得,这不合理啊,老头子,你活着的时候干嘛不说,历史证明了大锅饭吃不得,大锅饭吃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饿死。

    不用说,老头子一定还有对《桃花源记》的论述,云烨拿起书本逐字逐句的找这几个字,果不其然,书写到一半的时候,果然出现了桃花源这几个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向往,老头子烦透了封建王朝一鸡死一鸡鸣的常态。

    云烨也烦,但是他清楚地知道,现在正是封建皇权的巅峰时期,李二雄才大略的将天下权利收归一门,采用了强干弱枝的羁縻手段,你看看长安的驻军就知道,六成的精锐就围绕着长安,只要那里有叛乱,立刻就会有大军杀过去,谁造反谁死。

    没必要把老头子的书死记硬背,知道他的思想就好,只需要记住他给自己的信札里最后的几句话就够了,回头李纲问起来,就说读完了,拿这几句话搪塞一下就好。

    “小子,知道你没兴趣把老夫的书读完,但是老夫的心思你都晓得了吧,不过老夫还是要告诉你一件事,那就是华胥之国是存在的,大业五年,老夫见过其中一人,见识与我等截然不同,说话有上古之音,自言出自华胥,老夫款待一日,第二天杳无音讯。

    你也很奇怪,但是老夫最后确定,你依然是我汉家苗裔,发黄的眼珠说明你的血脉里也有胡人血统,这是胡汉杂居的结果,不足为奇,如今的大唐人大部分都是如此,可疑的是你恩师,老夫强烈的怀疑,他就是出自华胥之国,而非什么子虚乌有的白玉京。

    ps: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