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远赴临江
作家丰郎所作大明风云录之傻蛋传奇,第七十二章 远赴临江,内容摘要:
大奎负手而立 遥望太湖浩瀚水波荡漾 朝阳初升在太湖水面映出万道金鳞 红云在不远处悠闲的吃草 时不时甩甩尾巴用以驱赶蚊蝇
身后十余丈处二百儿郎整装列队 每人皆是黑色劲装打着护腕 背上三尺长刀的刀柄上红绸随风而动 使得这一个个张家子弟兵显得英姿勃发器宇不凡 但即便是人数众多却是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远处山水风光无限 这里却是一片肃杀之气
大奎在等 冯师爷等人应该快回來了 果然 又过了片刻远处官道上马蹄急劲隆隆作响 仿佛震颤的大地犹在随之震动 大奎转身來看 只见数十大明骑兵驱赶着马群远远行來 马群后是冯师爷与一位将军并鬃而行 离得近了 只见与冯师爷一道而來的将军策马向大奎的方向奔來 速度虽缓慢却稳健非凡
这将军到了大奎身前数丈处翻身下马 弃了缰绳走上近前 向着大奎双手抱拳道:“苏州城防千户佐领吴良达拜见通政使张大人 ”
大奎微笑道:“吴将军免礼 有劳了 ”
“卑职不敢 ”吴良达见礼已毕 接着由怀中取出一张文书來 续道:“张大人提调军马需画押入册 这是提调文书 张大人请画押 ”
大奎接过文书 展开來看了一眼 随之左手持了文书 右手食指放在口中咬破指尖 就着血迹按了指印算画了押
吴良达见大奎如此 不禁惊问:“张大人这是为何 ”
大奎笑着将文书交还吴良达 随之笑道:“本官此行是为了歼灭宿敌 大患不除民生难安 张某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只求倾尽所能以尽本分 ”
吴良达不由问道:“大人何不向朝廷上书调动兵马 如此可保万全 ”
大奎笑道:“兵贵神速 若是走漏了消息 怕是追悔莫及 ”说到这里 大奎眼望不远处的数百匹战马 这才又道:“有了这些健马良驹 我等无异于如虎添翼 多谢吴将军了 ”吴良达也不便多问 当下拱手告辞
大奎唤过冯师爷 交代了家中之事 冯师爷领命转身上马回转张府去了
大奎面对二百子弟兵 朗声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尔等为国效力正当此时 ”看着面前一张张肃容 大奎续道:“此次远赴临江 你等需临阵用命 杀敌一人者 赏白银十两 擒拿杀伤敌首领者 赏白银百两 并向朝廷举荐为官 ”
俗话说的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众子弟兵闻听大奎所言 早已跃跃欲试 银子啊 盖房子娶媳妇过日子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就在眼前啊
大奎随后吩咐道:“上酒 ”话音一落 洪五 狗剩 石头 扫帚 簸箕 板凳六人各抱了酒坛拎着提篮走到队伍前 分发了酒碗倒了酒
大奎接过递來的酒碗 扬声道:“此行是为了剪除元庭奸党余孽 更是为了国泰民安 或许我们当中有人会受伤有人会死 但好男儿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害怕的吗 ”
“不怕 不怕 不怕 ”二百余人齐声怒吼 声震霄汉
“带把的 干啦 ”大奎一声厉喝 当先饮了碗中酒 二百子弟兵纷纷响应 同时畅饮
‘啪’大奎摔了手中的酒碗喝道:“上马 ”二百余人纷纷转身各自挑选战马翻身而上 各个动作利落身手矫健 大奎看了心中颇觉满意
盛夏江南酷热难当 大奎策马疾驰 身后二百多子弟兵紧紧跟随 虽是正值晌午 但这些人却沒有停下歇脚的意思 二百余人带了五百健马 换马不换人的顶着火毒的太阳赶路 一路上尘烟大起马蹄急劲 只用了两昼夜便赶到临江府地界
临江古称‘石龙城’ 唐武德八年(625) 始于临江建萧滩镇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于萧滩镇始建清江县 宋淳化三年置临江军 辖清江、新干、新余三县 元改置临江路 太祖登基后江南大部分地名皆有改动 而这临江路便改名为临江府 府治清江(在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 辖清江 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 新喻(在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三县
‘吴商蜀贾走駸駸’是临江古代商贾云集的盛况 如今大明已将临江府列为贸易税收重镇之一 史称‘舟车孔道 四达之地 ’尤以药材、木业、酿造而闻名于世 传闻最盛时有‘城内三千户 城外八千烟’之说
血溅堂将总舵设立在临江府 可以说颇具眼光 这里远离南京 可说天高皇帝远 且又是商贾通达之地 在此敛财真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
大奎命洪五与狗剩二人在临江府以东二十里的柳洼村留守 所有人将马匹寄放在此 然后分成数拨乔装进城 大奎只带了孟歌盘步二人绕道临江府南门 随着來往人流进了城 临江府真可谓天府之地 入眼处商家云集 街上行人來往不断
大奎与盘步孟歌三人寻了一处酒楼 到了楼上寻了靠窗雅座 点了一桌酒菜边吃边聊 一派逍遥自在 等到酒足饭饱 大奎便换來小二结账
这里的酒菜倒是实惠且又不贵 大奎付了帐却问这小二道:“不知这临江府有什么好玩的去处 ”
小二收了银钱 见大奎如此相问 不由得呵呵笑道:“不知客官想玩什么 ”小二问了这句话 却还不等大奎说话 便开始滔滔不竭的介绍了一番 什么城西花市 大千街 鱼市鸟市……
大奎笑着打断小二的话道:“我等不为买东西 只是想找个赌钱的去处 ”说着大奎由怀中掏出一串钱來塞到小二手中
店家小二白得了一串钱 当即眉飞色舞的道:“哎呦 客官 你要赌钱可算找对人了 这临江府的大小七八家赌坊 我可是熟门熟路…… ”
大奎见他又待啰嗦 便笑道:“最大的是哪一家 ”
小二伸手向窗外一指道:“诺 前面那条街左转直走 用不了百步便是了 赌坊门前有棵梧桐树 那赌坊便叫做梧桐书院 ”
“梧桐书院 ”大奎闻言有些诧异 小二笑着解释道:“太祖登基后 各州府皆设有书院学堂 那梧桐书院虽挂名书院 里面却是销金窟 里面不光是赌妨 吃住玩全都有 ”说着小二四下看看 见沒人注意这才附耳道:“还有窑姐那 ”
大奎闻言脸上不禁现出意会的神色 当即道:“既如此 我们便去玩耍一番 哈哈哈哈 ”说着当先站起身來 带着孟歌盘步向楼下行去
梧桐书院门庭若市 进出者脸上都带着表情 或兴高采烈或垂头丧气 还有的一脸疲惫 只是这些人三教九流的都有 就是沒有一个像读书人
大奎到了门前略一打量 只见粉墙绿瓦门楼垂花 朱漆大门前是两座花坛 花坛中百花斗艳格外芬芳 进了院门 只见庭院深深假山流泉绿树如荫 两侧回廊环抱 一派平和之气 哪里像赌坊妓院. 大奎正在四下里打量 却见一名青衣汉子迎上前來
“哎呦 三位里边请 ”青衣汉子來到近前伸手做请
大奎一身华服 身后的孟歌与盘步却是扮作仆从 这青衣汉子一看 便知大奎非富则贵 当下引着大奎向院里走 边走边笑问:“不知您是來博个手气啊 还是有相熟的姑娘 ”
大奎笑道:“我们來玩的 不知什么好玩些 ”
青衣汉子在前引路 边走边道:“要想玩 自然是押宝了 您请便 ”说话间 青衣汉子已经将大奎三人引到了一件大厅前 厅内人声喧哗好不热闹 大奎三人进了大厅才见到 这大厅纵横足有三十丈 厅中摆了不下十张大桌 每个桌子前皆是围满了人 一个个吆五喝六争得脸红脖子粗
大奎不禁有些好奇 走到一张桌子前挤进人群向里看去 原來这张桌子是在赌骰子 这个大奎倒是知道的 三颗骰子用骰蛊摇出点数 总和是11点以下的为小 12点以上的为大 赌钱者可将银钱压大押小 是否能赢便要看自己的运气了
大奎出了人群又向另一张桌子走去 可还未到跟前 只听到刚刚光顾的桌子旁有一人大喝道:“我赌命 ”
大奎闻言当即停步 这赌钱的还赌命 出于一时好奇 大奎与孟歌盘步站在原地向那张桌子看去 刚刚有人喊赌命却不知是真是假
不过有人喊了这一嗓子 原本热闹喧哗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來 别的赌桌上的客人也都纷纷向这里注目 但这寂静也只维持了片刻 随后便又开始人声鼎沸起來 毕竟看热闹比不上赌钱來的刺激
大奎想了想 便向刚刚的离开的那张桌子走去 挤进人群时顿时惹來一阵谩骂
“哎哎 挤什么挤啊 ”
“你他妈的瞎眼了 踩我脚了 ”
大奎对身边的污言秽语并不理会 只是刚刚说粗口的两人却被孟歌擒了后颈拉出了人群 那两名赌客见到孟歌一脸凶相 不禁连声陪着不是 孟歌见他们告饶了 这才放了手
大奎到了桌边 才见到一个矮壮的汉子此时正双手按在桌面上 正与对面的荷官对眼 两人四目相对大眼瞪小眼 却是都不说话
围观的赌客倒也识趣 见到场面僵在这里 俱都是不在喧哗 静静的看热闹 矮壮汉子与那荷官对视良久 这才道:“我就赌命 输了我认倒霉 赢了你就把赢我的银子还我 ”
那荷官却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见到这矮壮汉子言辞决绝 这才开口道:“要玩就拿银子來 沒钱请便 莫要在此耍混 这里不是你耍混的地方 ”
矮壮汉子还要说什么 不妨身后一个声音道:“赌命跟我走 这里不收这个 ”